期货农业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期货农业我认为就是先付钱,后拿货。在农村很多的种,养种类,都可以做期货,比如土地,水果,牛,羊,蜜蜂,猪等等。但是要想做首先你得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比如城交的一分好地。可以让追求生活品质的城里人认种,一年出多少钱,自种自用,这个前题是你得是生态园。再比如果树认养,你管理他收获,给付费,还有蜜蜂也可认养,一群一年给你交付一定费用,你管理产品归他等等。人们追求的是绿色,天然,无污染,原生态,而我们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各取所需,只有你有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诚信,品质,特色等等,才能让人放心的跟你合作。这是我对期货农业运作的理解和看法,不知对不对,请大家多多点评和指教。


与前几年曾经风行一时而现今走入低谷的“订单农业”相比较,“期货农业”正以其风险性低、价格提前发现、农民增收效益显著等优势特点而被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广大农户所接受。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期货农业”则是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是一种当代进步的市场经济产物(模式)。事实上该模式在欧美一些国家作为一种最主流的形式已经存在几十年了。

其具体做法是:在延津县政府的 引导和推动下,该县粮食局下属的麦业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全县小麦协会,通过400多个中心会员(中心会员以行政村为单 位)向全县10万多农户实行供种、机播、管理、机收和收购 “五统一”。以高于市场价格0。 1 ~0。

  12元/kg与农民签订优质小 麦订单,同时,粮食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小麦种 植或收获之前,就买到期货市场,并根据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收人情况,对参与订单的农民进行二次分配,使“期货农业”这一为广大农户保障增收的经营模式,已经在延津县及河南省大 部分地区均取得了多贏的效果,因而在河南省召开的延津小麦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延津模式受到了众多国内外农业经济和粮食 问题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延津经验”也在全国不胫 而走,传为美谈。由此看来,“期货农业”作为一种更高级的市场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回避风险,也可以为订单农业的顺利运行 提供载体,等于是为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兄弟撑起了保护伞,它是 降低种植农户对农产品经营风险最为理想的模式方法,因此,很有理由推广借鉴。

农业“保险+期货”模式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如何

感谢头条小秘书的邀请。

农业期货「农业期货保险」

好兴奋,这个题目是当初我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的题目,来把当时的论文部分和大家做一段分享。

1.保障农户收益风险,实现保值增值

新型的“保险+期货”模式解决了农产品集中上市期价格下跌风险,解决了传统“一口价”的弊端,打通了粮食销售渠道,同时通过基差点价,价格保险规避粮食价格下跌风险使农民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果农产品价格低于保险合同的目标价格,农民可以通过差价赔付获得更高的预期收入;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可以直接选择卖出价格更高的现货,实现更高收入,稳定收益,保障了其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灾害

当农民使用已经上市的期货农产品货物申请抵押贷款业务时,银行会考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当价格下跌时,农作物价值贬值,银行贷出的货款就会出现风险。基于这样的问题考虑,一般银行会以当时货物价值总额的50%甚至更低贷款,这样农户资金利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保险,农产品贬值的风险就会被降低,那么银行会给农户按货物价值更高比例贷出货款,农户的商品不仅实现了价值保值和增值,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资金使用率。

2.分散了保险公司经营风险

从保险再保险的视角,具有较高流动性,透明性的期货市场,为保险产品提供了定价支撑。随着整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增长的同时,再保险的需求,决定了必须要吸收这样一个很大的风险池子来转移风险。有了风险补偿和保障,保险公司就可以设计更加灵活的保险产品,这有利于将“保险+期货”模式效果最大化,农业“保险+期货”业务不断扩大,更多农民可以直接参与价格保险试点。同时也有利于争取政府支持,推动“保险+期货”向政策性农产品价格保险转型,建立持续机制。同时,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通过这种模式间接参与期货交易,为保险公司开辟了新的业务模式,增强了期货市场的活跃度。

流程

3.解决定价瓶颈,提高农业保险科学性

期货公司获得权利金收益的同时承担了价格下跌的风险,期货公司借助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复制期权对冲风险,具体做法在期货市场卖出同一个月份的期货合约。期权行权概率会随着现货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着现货价格的上涨而降低,直至行权概率为0。同时期货市场上的仓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或减少,期货公司在跟随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化过程中,不断通过调整头寸来对冲风险。具体而言,操作过程是动态调整期货合约的头寸实现Delta中性对冲。Delta中性策略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期货代替现货调整风险头寸,来对冲价格变动带来的方向性风险。

虽然我国现货市场较为发达,但它并未形成权威的和有代表性的现货定价基础。在“保险+期货”模式下,使用期货价格作为农产品价格保险的定价标准,能够解决保险定价难的问题,还可以提高保险产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民收入。

理赔现场

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必要性

在现有的目标价格改革政策框架下,推出“保险+期货”模式,农产品价格保险成为价格直补的有力补充,依托保险作为将分散的农户与期货市场联系起来的纽带。它不影响现有直接补贴制度的正常运行,也不会限制保险试点的市场化效应。保险公司不再仅仅是“看天吃饭”式的被动赔付,而是积极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农户收入,实现农民收入稳定的目的。与此同时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转移市场价格风险,这样一个合理的链条,通过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方式,实现了规避风险的效果。通过保险和期货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规避风险,将复杂的操作简化为简单的保险模式,更有利于普通农民理解和接受。

保险+期货

1.价格保险模式在发挥市场化利益激励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功能,运用市场化手段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价格保险的市场化运行水平,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助力我国扶贫战略,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利用市场化手段保护农民利益,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助力我国扶贫战略,更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与以往的输血扶贫相比,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扶贫。在不会破坏市场价格机制的前提下,它还可以刺激当地的造血机制。从市场角度保障农户收入的空间还很大,有更多可以探讨的问题。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机制,来完善传统的再保险机制。

2.提升农户的风险意识和保障程度,完善农产品补贴制度,探索可持续的保险价格补贴模式。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提高市场风险防范意识。

郑商所

3.解决财政补贴资金不足、预算安排困难的问题,降低行政成本的支出。

4.“保险+期货”模式改变了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劣势。

将期货公司对冲价格风险的专业能力与保险公司研发优势相结合,不仅发挥了期货公司的专业能力,而且找到了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它丰富了保险产品种类最终实现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共赢。同时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可以直接提高农户利用农产品现货进行融资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优化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流动性,丰富期货市场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