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对29家“违规超配科创板”私募开罚单,超配股全部没收,对此你怎么看

科创板大户吃肉,散户喝汤,自己在这上面挣到钱了,所以印象不错,该没收的没收,最好再多罚一些,杀鸡儆猴

这是公告原文:

中国基金报科创板私募(科创板 私募基金)

具体名单如下:

这里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像是林园,东方港湾,也有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汉和和九章量化。

据悉,这些私募产品之所以被处罚、打新受限,主要原因是违反了《管理细则》第十五条第十一项规定,网下投资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参与科创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时,不得存在下列行为:未合理确定拟申购数量,拟申购金额超过配售对象总资产或资金规模。

《管理细则》第十八条也规定:网下投资者或配售对象参与科创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和申购业务时违反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协会按照以下规则采取自律措施并在协会网站公布。网下投资者相关工作人员出现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情形的,视为所在机构行为。

(一)网下投资者或其管理的配售对象一个自然年度内出现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情形一次的,协会将出现上述违规情形的配售对象列入首发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以下简称限制名单)六个月;出现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情形两次(含)以上的,协会将出现上述违规情形的配售对象列入限制名单十二个月。科创板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违规次数合并计算。被列入限制名单期间,配售对象不得参与科创板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

《管理细则》第十八条也规定,网下投资者或其管理的配售对象出现本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情形、情节严重的,协会将该网下投资者列入首发股票网下投资者黑名单十二个月。被列入黑名单期间,该网下投资者所管理的配售对象均不得参与科创板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

最后附上一张朋友圈的截图吧。

科创板本身定位于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被赋予了很高的发展使命。但是,对于一个新设的市场板块,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违法违规成本提升起来,并规范好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促使其向市场化、法治化、成熟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科创板必然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从科创板的发行规则分析,本身已经有所偏向于机构投资者,或多或少影响到投资者在网上中签率水平。至于违规超配的资金,本身影响到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监管对违规行为开罚单,并给予惩罚,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的健康发展,利于市场的持续稳定运行,还是值得认可的。

感谢邀请,以下言论仅为个人观点,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既然有法规可依,这里便可以将违规行为进行落实。同时,我们不仅仅应该着眼于最后处罚的力度如何。更应该关注这一系列的金融乱像以及制度的缺欠之处。算上今天,科创板开锣不过三个交易日。而短短三个交易日便出现了如此恶劣的市场乱像。我们不禁会对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制度产生怀疑。同时,这样的行为也会对投资者利益带来极大伤害。

市场行为下,广大投资者由于认知的缺乏所造成的损失,我们无法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因为那是市场的优胜劣汰。但此次的事件既然有法可依,而且这已经严重的超出了法律法规的范围。那么就应该严惩!

而且,在处罚的同时,不仅仅投资者自身对于科创板等未来一系列类似市场事件都应学会自我保护以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者们应当从中有所收获。都说亡羊补牢,但羊被吃了,一味的追究狼的罪行。却不知道对漏洞去补救,便是管理者失职。这一次,无论是场内监管不当,场外非法配资,以及某些大资金刻意扰乱正常市场走势,架空板块,个股高度控制等等非正常市场行为,都来自于新制度的不完善。新的市场机制,新的政策方向,新的交易规则都需要时间来加以琢磨。而非一朝便可成功的。科创板为未来的市场开创新的道路,这是管理者的预期,但散户投资者以及多数的机构投资者在习惯了赌博成风的市场机制后,短短几天是无法做出改变的。科创之路还很远很长!

25只科创板企业24家出现了私募超配,累计4.11亿元。该消息为小利空,科创板首日的疯狂在全国弥漫开来,私募等机构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机构打新的收益比买粉来的都快,超配其实就是私募等机构钻制度漏洞,难怪机构这么热衷于打新,而散户的中签是如此艰难。这种失去诚信的机构,必须重罚。另外,目前7月上证50ETF期权合约是在本周三24日到期,400万张的历史天量意味着多空的博弈和分歧,这意味着今天将会迎来多空的决战。

为何私募96%公司"没资格"科创板网下打新?机会是否不如50万资产的散户

2万亿私募大消息!门槛10个亿,96%公司“没资格“科创板网下打新!!!

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总规模连续2个季度10亿元以上,且管理的产品中至少有一只存续期2年以上的产品;申请注册的私募基金产品规模应为6000万以上,且委托第三方托管人独立托管基金资产。

最新数据显示,证券类私募规模为2.11万亿元,数量为9385家。按上述规定,超96%的证券类私募将无缘科创板网下打新。

其中最引人注目两个规则就是:

1)管理总规模需要连续2个季度10亿元以上;

2)注册产品的规模应该为6000万以上;

这对于大部分的私募基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打击,甚至是一个比较严格的要求!

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

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40家;

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276家;

管理基金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667家;

管理基金规模在10亿—20亿元的835家;

管理基金规模在5亿—10亿元的1151家;

管理基金规模在1亿—5亿元的4290家;

管理基金规模在0.5亿—1亿元的2275家。

根据2019年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21388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5.97亿元。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私募团队确实是没有达到一个2极度10亿以上的规模。并且这些私募所成立的时间也是在2018年底-2019年初,时间条件也相差甚远!

只能说,对于下半年必须推出的科创板来说,2年经验20个交易日50万资产门槛将市场里97%的个人投资者拦在了门外,而此次对于私募团队来说,一个2个季度10亿以上门槛更是把许多私募团队拒至于门外!

可以说,科创板的打新对于满足要求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也许真的是提高了一个不错的中签率!但是考虑到科创板的上市机制,市场定价方式而不是市盈率定价,以及5个交易日内无涨跌幅限制,T+1的交易规则等,高中签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新股上市首日也有可能会出现高开低走,甚至破发的情况出现哦!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专注行不行。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对于科创板的打新制度,我的专业分析如下:

一,打新资格的门槛。

由于科创板是一个新生生物,也是风险比较大的板块,因此,没有采用过去的新股打新制度,导致大部分私募没有资格参与网下打新。这是一项新的制度,其实,不用纠结为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

大部分私募,虽然号称专业机构,其实都是普通的大散户而已,没有研究团队,也不是价值投资者,所以面对科创板的时候,监管层认为私募不具备风险识别能力,也不是长期投资者,没有资格参与科创板的网下打新。

二,私募机会不如50万资产的散户。

这个理解是错误的,私募不参加网下打新,但是可以参加网上打新,也就是与散户一起参加科创板的新股申购,与散户是同一起跑线。同时,私募的股票市值至少几千万元,相比散户的小资金量,更具有打新中签的机会,持有股票市值越多,则中签机会越大。在此提醒一个情况,科创板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因此,只有持有上海的股票,才有资格参加科创板的打新。


我已经推出专栏,通过专栏分享投资机会,欢迎订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