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危机,德国最终认输,法国为何高兴不起来
因为鲁尔危机里边虽然明面上法国占了便宜,但实质上法国是输的一方,而德国则感觉到凡尔赛条约也不是不能议价,这也为后来纳粹上台提供了一定契机。
这么聊吧,鲁尔危机是1922年因为德国不履行凡尔赛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导致法国和比利时直接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的一系列危机。
而凡尔赛条约本身就是一纸太过于苛刻的条约,德国一战投降的时候也压根没想着赔那么多钱,但他们寄希望于英美的调停和威尔逊十四条,希望和平演化。但威尔逊十四条在巴黎和会之后就没下文了,德国一开始还是老老实实赔了几年,但战后的日子大家都不好过,法国你这么敲骨吸髓的谁受得了啊?
尤其是法国比利时你们丫的敲诈我那么多煤炭之类的原材料,我自己咋生产?不生产我哪有钱赔款?加上当时英美还同情德国,所以到1922年,德国表示老子没那么多钱,能不能少付一点。
法国人就不干了,好不容易能敲诈你,而且还有白纸黑字的凡尔赛条约,你就得给我赔。德国不赔?行,直接占了你最大的工业区和煤炭产区,你不给钱我就明抢。
1923年,法比联军直接进军鲁尔,打算把那边的工业产能全拉回国。但当地德国人开始罢工抗议,法比联军则暴力镇压。这事儿法军能吹一辈子。
但鲁尔那边一闹腾,工业停罢,德国瞬间陷入经济危机。通胀、暴动、对魏玛政权的吐槽到处都是。
↓马克比厕纸还不值钱,甚至能用来点炉子~
与此同时,法国本来还能靠德国赔款过日子,尤其是鲁尔区的煤矿。但鲁尔危机一爆发,这一停工之后法国人也抢不到多少煤...结果他们日子更不好过。
而且当时世界上普遍同情德国,结果鲁尔危机反倒是让法国也陷入通货膨胀的尴尬情况,而且英美落井下石的抛售法郎进一步加剧了法国的经济危机,而且国际上此时法国也处于孤立地位....
最后法国当时的强硬派总理普恩加莱上台,新上任的施特莱斯曼政府同意下调赔款,德国也放弃罢工,各退一步。
这次事情之后,法国其实是吃了大亏,一方面是失去了凡尔赛条约的主动权,二方面是把自己摆到了国际孤立面(英国本来就不能忍一个法国在欧洲大陆独大);而德国则在这次事件中加深了仇恨的种子,同时也认识到凡尔赛条约不是不能撬动的。
此时的小胡子,也在思考着什么~
因为法国完全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原本法国准备对德国来硬的,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没想却弄巧成拙反而帮助了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按照《凡尔赛和约》进行了重新的划分,按照条约,德国失去了所有的海外领地,同时,德国本土的石勒苏益格划归丹麦,西普鲁士等地划归波兰,东上西里西亚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尤本与萨尔梅迪让给比利时,克莱佩达让给立陶宛,承认卢森堡与奥地利自立等。
而向来视德国为心腹大患的法国,自然也捞取了不少的好处。除了收回了曾被德国占据的阿尔萨斯与洛林,法国还得到了德国萨尔煤矿15年的开采权。除此之外,德国的军力被大规模限制,还需要支付巨额的相关赔款。
虽然一战之后对于德国这样的处置看上去已算是非常严厉,然而这已经是各方制衡之后的结果,原本按照法国的意思,对德国的处置远不如此。将德国视作宿敌的法国在战后,最初提出的处理意见,几乎是想将德国完全榨干然后彻底撕裂,将这个身边的大患完全消除。然而按照英美等国的态度,不可容许法国在欧洲大陆独大,所以才促成了《凡尔赛条约》中的处理结果。
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设想,但法国并没有放弃,一直都在寻找机会。由于战后德国的工业与经济普遍衰退,对于德国来说支付巨额赔款实在太困难了,所以向各国提出延期赔偿,英美等既怕逼的太紧弄垮了德国无人赔钱,也怕削德国太厉害,让法国做大,于是纷纷答应下来。
然而法国却找到了借口,1922年,法国以德国不支付赔款为由联合比利时出兵占据了德国工业心脏鲁尔区,并且要求德国将其让给法国。鲁尔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法国早就对其垂涎,战后对德处置时也曾要求德国让出这里,但并没成功。法国占据鲁尔,如意算盘就是要么强迫德国赔款,削弱德国力量,要么占据鲁尔区,依旧能削弱德国。
结果很尴尬的是,德国对于法国的行动直接撂挑子,德国全境进行罢工停产,德国的通胀飙升到了天文数字,引发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而英美等国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认为法国在胡来。若是任由鲁尔危机持续,那么最终不但会引发各国经济连锁反应危机,还可能让法国真的削弱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独大的力量,破坏平衡。
如此一来,英美等原本法国的盟友,纷纷对法国施压,法国内部主张与德国和解的力量占据上风,而英美等还开始了对德国的援助计划,即“道威斯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法国最终不得不退让,与各方签订《洛迦诺公约》。此后,德国恢复了国际地位,实力猛增,而法国却丧失了作为战胜国的诸多权利,实力反而受到削弱,还不得不面对越发强起来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