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几种中国古代的酷刑
“酷”,系残暴。《韩非子.显学》:“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
“刑”,乃处罚的总称。《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即割、杀,效法也。
中国古代既有惩罚罪犯的法律“《刑法》”。《国语.晋》八:“端刑法,缉训点,国无奸民。”
我国古代刑法已无成文可考,战国.魏李悝集诸国刑典,著《法经》六篇,今佚。商鞅相秦,改法为律。汉萧何作律九章。三国.魏删约汉法,制新律十八篇。自晋到南北朝,有增有减。至唐贞观,撰成《唐律》十二篇,条例加密,独立成一系统。后来,宋朝的《刑统》,元朝的《典章》,明、清的《大明》、《大清律》,大体都不出此范围。
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刑典”,就此“造就”了以严刑峻法残虐百姓的酷吏。因此也传续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所谓“酷刑”。
据史料记载,历代大小轻重不等的“刑法”不计其数;最代表的那还得说是“五刑”。
古代,“刑法”以墨、劓、剕、宫、大辟为五刑。《书.舜典》:“五刑有服。”
另,以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为五刑。见《国语.鲁》上。《汉书.刑法志》钻笮作“钻凿”。《后汉书》五二.《崔骃传》附崔寔《政论》谓汉初有鲸、劓、斩趾、断舌、枭五行。
至唐律于名例之首来惩罚人犯,列笞、杖、徒、流、死五行。明、清律因之。参阅《唐律.巯议》一.《名例》。
可谓:酷刑奸轨,肉死魄亡。
最残忍的几种酷刑
一 剥皮
顾名思义 就是把人的皮剥下来 最早的剥皮是死后剥,后来又发展成活剥,残忍啊
二 腰斩
顾名思义 就是把人从中间切开,因为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被腰斩的犯人不会一下子就死,还会神志清醒,过好一段时间才会断气
三 车裂
车裂就是五马分身,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商鞅被五马分尸,改革者有时候下场很惨烈!
四 俱五刑
把人杀死以后,把人头,手脚剁下来,再把躯干剁成三块,即大卸八块!
五 凌迟处死
这个酷刑应该大家最熟悉,电影电视里面经常有犯人被凌迟处死,大家可能不清楚这个酷刑到底有多残忍。简单来说,就是把人身上的肉一块一块的割下来,目的是让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是犯人活着的时候施刑,而且会要求犯人必须身受多少刀以后才死,多么变态的酷刑!据传,大太监刘瑾受凌迟处死,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惨!
一、剥皮。这种刑罚不在官方规定的死刑处死方式之列。行刑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也有用水银灌注在受刑者的皮肤之间,从而使皮肤剥出来。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的后来发现成活剥。
二、锯割。用铁锯把人活活锯死。南朝宋帝刘昱惯用酷刑,所用的酷刑之一即是锯。
三、灌铅。铅的熔点是327.4℃,灌铅能把人烫死,而且熔化的铅一入腹中就会凝固成硬块,重金属的压力也能致人于死。
四、梳洗。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实施梳洗之刑时,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烫的水往受刑者身上洗几遍,然后用铁刷子一下一下梳下受刑者身上的皮肉,直到皮肉梳尽,露出皮骨。这种酷刑常用于贪官污吏。
五、绞杀。绞刑的做法通常是把犯人跪绑在行刑柱上,脖子上套上绳圈,由两个行刑者各在一边,绳套上插入木棍,逐渐绞紧绳子,勒死犯人。
六、斩首。斩首除了斧、剑、刀等执行工具外,古人还发明了斩首的机器——断头台。行刑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原因一是必须斩在关节之间,原因二是必须把头和身体完全砍断,不能有皮肉相连。在中国,斩首一般在闹事举行,让人围观,主要是警示民众。
披麻戴孝
据说这个刑罚是专门用来折磨民族英雄岳飞的。秦桧的爪牙为了让岳飞认罪,感觉普通的刑罚不会让岳飞伏法,就发明了这种残酷的刑罚。
据说,首先用刀子在岳飞背上胡乱划上几刀,要刀刀见血,然后用纱布覆盖伤口,等一段时间后,纱布于肉合在一起,这个时候就开始提审岳飞,如果岳飞不认罪,就让狱吏把纱布条使劲扯下来,往往会连肉一起扯下来,让人疼痛难忍,开始招供。如果不招,继续进行,直到招供为止。
可以想象,岳飞生前遭受了多么残忍的折磨,因为他始终没有承认所罗织的罪名。即便没有口供,还是把岳飞杀害了。
唐武周时代,来俊臣的请君入瓮。先把犯人押来塞进一个大瓦罐内,用铁枷枷住胫部,露出头部。倒入半罐水,罐㡳烧火,把犯人炖得交供为止。杀人者终被他杀,酷吏行为惊动朝野,来俊臣被武则天请君八瓮了。
有什么暧昧到极致的诗词,可以分享一下吗
对“暧昧”这个词,有书君个人理解,应该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的,只可意会、不可明说的感情吧。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情感的世界里,含蓄地吐露心声,有时候,比直截了当地表白,更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这里,有书君想和大家分享唐朝女皇武则天一首暧昧到极致的诗词《如意娘》,以及它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话说武媚娘作为唐太宗朝的才人,始终得不到皇上的恩宠。
在唐太宗生命的最后日子里,颇有心机的武媚娘,早就暗度陈仓,与当时的太子李治眉来眼去了。
这李治本就是性格软弱之人,有很强的恋母情结。面对御姐类型的武媚娘的诱惑,更是毫无免疫力。两人躲过老皇帝的目光,偷偷的滚到了一起。
及至唐太宗驾崩,李治顺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按照惯例,作为先皇的妃子,武媚娘被送进了感业寺。她原本指望着李治能救她于苦海,让她早日回到宫中,独占荣宠。
不料,这一等,就是四年。
一开始,新皇帝还对她心心念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政务的繁忙,再加上后宫佳丽三千,也就慢慢的淡忘了这个曾经让他恋恋不舍的女子。
作为曾经能驯服烈马的女中豪杰,武则天可不愿意像寻常女子那样,伴着青灯、佛经,消耗完自己的青春。在尼姑庵里终老,这是她绝对不能接受的。
但是她也明白,自古帝王多薄情,既然李治可以喜欢她,自然也可以喜欢上别的女人。
她该怎么办呢?愁肠百转间,面对着暮春的景色,感叹着流光的飞逝,武则天的内心充满了悲凉与不安。
忽然,她心中有了主意。她知道皇帝是个优柔寡断、容易心软的人,不如把相思之情倾诉于纸上,或许能重新吸引回他的关注。
于是,百感交集中,武媚娘提笔,一首《如意娘》一蹴而就。
“看朱成碧思纷纷”,首句就相当的暧昧,赋比兴兼具。
表面上看,是说春天的时光就要过完了,曾经的姹紫嫣红,纷纷离开枝头,而绿荫却越来越浓了。
实则,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正因为我一心牵挂着皇上,神不守舍的,才会目光迷离,将红的也看成是绿的。心境怎么也不能静下来。
更深层的意思,是想表明:可怜我一个弱女子,孤单一人,没有人扶持。正如红花失去了绿叶的相扶,不能长久。暗喻自己命运的不幸。
“朱”和“碧”,强烈的色彩反差,构成了视觉和情感上的强烈对比和冲击。虽然是暮春时节,但眼前的绿意,却让人的心中倒添凉意。
“憔悴支离为忆君”,从外表写到内心,似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
虽然,我被遗弃在这里,但我却不敢有丝毫的埋怨。只是默默地祈祷,希望有一天能与陛下重逢。
这两句诗,显得无比的落寞与哀怨,道尽了一个思妇内心无限的凄凉与牵挂,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含有几分的决然,又有几分的高傲,也有一点小小的乞求。
你相信我对你的感情吗?如果你还对我的一片真情表示怀疑的话,那尽管来打开我的箱子,我因为思念留下的泪水,把石榴裙都染得斑斑泪痕,洗刷不掉了呢。
说相思,却不直言相思,而是从“看朱成碧”,“憔悴支离”,乃至到泪迹斑斑的裙子上,侧面反映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样暧昧的倾诉,反而能将情感渲染得愈加的浓烈。
所以,当看到这首诗时,多情皇帝李治一颗柔软的心一下子被打动了,他不禁也流下了眼泪。
他觉得,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连一位弱女子也保护不了吗?于是,皇帝终于排除了万难,迎接武则天回宫。
不得不说,武则天是个心机极深的女子。
她明白皇帝的软肋所在。所以,一首暧昧的诗,便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她扭转人生的命运走向。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